bv体育官网app-(中国)官方最新网址-老品牌

〓【bv体育官网app】山东纽芬特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坐路于烟台海阳市,我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Tag 100亩农用机械大全图片

当涂南圩:全程机械化 满畈稻花香

秋高气爽,稻浪滚滚。眼前的7200亩连片稻田已进入抽穗扬花期,在安徽省当涂县粮食主体功能区的南圩生成了一幅丰收大图。

“预计11月10日以后就可以收割。今年夏季遭遇高温旱情,但小田变大田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给力,预计亩产量仍可达到550公斤。”经营这片田地的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金林表示,目前,正在加强田间管理,检修保养农业机械,力争稻谷高产,确保颗粒归仓。

“当初之所以流转这块地,就是看中了小田变大田的潜力。”夏金林说,原来这是一块低产田,由于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渍涝灾害,加之原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制约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追求效益的角度出发,摆在夏金林面前的路子有两条,一条是改养河蟹、小龙虾,另一条是下苦功夫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产粮、产好粮。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农田零星、分散、面积小,给耕种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机械化种植,导致种地成本高、效率低,迫切需要将零散的地块合并成大田。经过田块拆零并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800多块小田变成了43块大田,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350亩。

小田变大田后,公司逐年加大投入,并争取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土地整理复垦资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条件改造,通过架设电网,修筑机耕、田间道路,建造桥、涵、渠、闸,开挖清淤,种植防护林等农田水利措施,实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

经过“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改造,水稻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成为可能。小田变大田前,只有旋耕、收割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率不到40%。小田变大田后,实现了从育秧、插秧、施肥、喷药、收割、运粮、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率实现100%。

说起全程机械化,夏金林自信满满。推行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从实现零的突破,到成为全省机械化育秧插秧最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购置3台大功率无人机,实现了全程无人机施肥喷药,可节约人工20余万元。原先生产道路老化,收割运粮,都是靠人工,现在收割,农用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割机收割后直接散装输送至农用车,再运至烘干厂房直接入仓烘干,每年节约蛇皮袋5万个以上,节约人工费用30余万元。目前,公司拥有育秧机组4台套、插秧机13台、农用车8辆、旋耕机3台和日烘干能力达到450吨的烘干设备16台套。

机械化是科技化的前提。公司依托中国农大、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支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承担了科技部星火计划以及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20多项绿色优质水稻科研项目,既实现了稳粮增粮目标,单位面积产量高出周边区域20%以上,年产优质稻谷3500多吨,可养活16000人,又大大提高了种粮比较效益。该公司也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农业集团。

如今,公司走上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建有现代化的粮食烘干、粮食加工、粮食储藏车间1万平方米,日产80吨大米、2000斤菜籽油,“南北圩”稻米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省名牌产品、省高新技术产品、省著名商标,通过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最高档次的稻米卖到每公斤17.6元的好价格。眼下,公司正围绕优质水稻单品种种植,着力打造标准化基地,已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为水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基地。(吴黎明)

永泰种粮大户用上“飞播”农机 1小时播种超100亩地

“老郑,首飞怎么样!”趁着难得的好天气,永泰县盖洋乡前湖村种粮大户郑立钦首次尝试在田里实验无人机“飞播”,引来不少村民围观。

这是永泰县首台飞播农机,郑立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操作。调试无人机参数、将稻种倒进洒播箱、设置好航线……只见无人机按照既定航线平稳地在田间来回,将经过浸泡催芽的早稻种子精准地撒播在田内。

无人机“飞播”效果如何?郑立钦介绍,以往采用人工插秧的方式,每人每天最多可种1亩多地,他的200亩田得请10名工人干近半月才能完成。如今,无人机飞播实现了免育秧、免栽秧,这项工作由1台无人机完成只需要2个小时。“这台无人机7万多元,农业农村局补贴1.2万元,我使用一年就能省回农机费,真是买对了!”郑立钦说。

“无人机一次可载重100公斤,每小时可播种100多亩的田地,且撒播的种子分布均匀,有助于水稻根部透风,提高其抗风抗倒伏能力。”永泰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林宜茂介绍,和传统的播种方式不同,无人机飞播属于淹水直播,播种、发芽、出苗的全过程都在水下进行,具有以水压草、水层防鼠雀、避免淋溶等优点。后续,永泰将在全县推广无人机播种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tdiv data=datasource:20231115a9669f4d21cd42658bc6e8cbdc

近日,山东临沂沂南县大庄镇鑫隆农场700余亩水稻高标准示范田里一派丰收景象。金黄的稻穗压弯枝头,4台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稻穗被吸入机器中,割稻、脱粒、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早上还是地里的稻穗,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粮食。

“农场不仅有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还有翻耕机、整平机等。水稻收割完后,翻耕机、整平机、撒粪机和自动施肥播种机紧接着作业,从收到种,包括后续的管理,我们全是机械化作业!”鑫隆农场负责人王占友说。得益于现代化程度高的机械作业模式,仅用2天时间,王占友就完成了700余亩水稻的收获和冬小麦的种植工作。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鑫隆农场只是沂南众多现代化合作社的一个缩影。沂南县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化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新型经营模式,并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落实惠民政策的重点举措,不仅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方方面面实惠而且带动了村级农业现代化迈上新的高度。

“脸朝黄土背朝天”,这曾经是人们对农民种地最深刻的印象。王占有说,自己在田间地头长大,也曾烙下过这样的印象。现如今,传统的“人工廉割”的场景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现代化机械设备在田间驰骋。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已经实现了100%机械化作业。“现在播种有大型播种机,一天轻松播种200多亩;打药有无人机,10分钟可以为400亩地打药,一天能打四五万亩;上万斤粮食不用在晒场晾晒,直接装进烘干机就能颗粒归仓……”目前,王占友的鑫隆农场拥有40多台套农业生产大型机械,成为全市第一家全程机械化的家庭农场。

“通过播种和收获全程机械化,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工成本,增大效益,从而让更多人受益。我们大庄镇有鑫隆农场的这样合作社一共有5家,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后采取大田机械化生产,每100亩地比传统种植增加5-8亩地,每亩小麦增产150斤左右。”沂南县大庄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孝训说。

“以前种地是活重、事多而且不怎么赚钱,现在育、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真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挣钱了!”沂南县湖头镇的村民李勋材很是感慨。

和王占友、李勋材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集约式”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的甜头,沂南县的种植合作社正在逐步完成“蜕变”。目前,全县稻麦、玉米联合收割机1700余台、花生收获机320台;谷物(粮食)烘干机械28台,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

“农业生产设备现代化是‘强农’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全面开展‘农机补贴下乡’服务等,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机化装备和作业水平,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基础。”沂南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杜纪余说。(高波)

农业提质增效 巴中抓重点发力

11月9日,在通江县广纳镇构花坪村“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一片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们正忙着开沟、打窝、移栽,进行小春油菜种植,打好来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以前我家的地又小又分散,耕种很不方便,劳动力成本也高。现在把‘小块地’整成了‘大条田’,可以进行机械化耕种,效率提高了不少。”在园区内务工的村民赵怀銮期待着明年的好收成。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巴中农业耕作逐渐向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在近期召开的巴中市2024年小春生产现场会上,巴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中片区、全力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等,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山区农业要实现高产高效,改变耕种的基础条件是关键。”11月11日,在南江县大河镇灯油坪村,村党支部副书记罗蓉介绍,过去,当地村民备种都得靠人力挖地。如今,村里完成了7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了机械化耕种,缩短了栽种时间,“目前,全村有拖拉机、旋耕机3台,已播种小麦300亩、油菜100亩。”

而在平昌县白衣镇柳州社区,千亩粮油示范基地里同样是各种农业机械“打主力”。除草机、旋耕机在地里穿梭松土,随后,播种施肥一体机在完成翻耕整理的土地上均匀地播撒一粒粒油菜籽。

“机械化耕作能精确设置每亩播种量、施肥量,油菜条播排列整齐、播深一致,种植密度高、成活率高。”白衣镇农业站站长张洪恒说,近年来,平昌县依托覆盖全域的“1个县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8个片区分中心+36个镇级农机服务大队+378个村级助耕服务队”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粮食生产方式加快向机械化、现代化转变。

目前,在巴中各县区的田间地里,耕作机械化模式已“遍地开花”。“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应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装备,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农机作业面和农机化率。”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10月26日,巴山牛肉直营店成都首家旗舰店在成都市温江区正式开业,巴山牛肉成都集散冷链配送中心和分割车间同步投入运营。

“我们计划首期在成都布局20家巴山肉牛冷鲜牛肉直营店,之后将陆续开至百余家。”巴山牛肉成都销售团队总负责人李政华表示,届时,每天将有上百头冷鲜巴山牛肉进入成都市民“菜篮子”,打响巴山肉牛的名声。

作为巴中农业的一张名片,巴山肉牛产业是巴中“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首位产业,从种源到饲草、育肥、屠宰、加工,有一条完整的肉牛产业链条,并逐渐形成品牌集群化发展态势。近日,《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出台,提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坐上四川肉牛产业“头把交椅”,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要达到60万头,综合产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

同样明确产业集群打造目标愿景的,还有通江银耳。在通江银耳(未来生物)全产业链项目的标准化厂房里,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转,不远处的成品展示厅,银耳羹、银耳冻干等加工产品整齐码放。在这里,平均每6秒钟便有一碗即食银耳羹走下生产线天便有一批鲜银耳上市,带来超1亿元的年产值。

记者了解到,当前,巴中正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推动农产品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助力巴中农业现代化建设。

眼下,茶叶进入秋冬季管护期,平昌县三十二梁镇茶旅融合示范园内,茶园与民居交相辉映,吸引了不少茶商和游客前来游玩品茗。

据三十二梁镇宣传委员许志平介绍,三十二梁景区内规模化种植茶叶1300余亩,预计整体收入能突破千万元,“如今田园变景区,村民们也有了更多谋生的方式。大家通过景区保洁、开超市餐馆、修农家乐民宿等,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极大程度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

依托“三区同建”政策,巴中市域内的农村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和自然条件,走上了农旅融合的道路,农村环境建设焕然一新,农民生活也更加滋润。

近日,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大和乡朱垭村的基地里,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清杂草、为树苗施肥以及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近期,我们组织了30余名村民对枳壳进行管护。”大和乡朱垭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映能介绍,秋季田间管理能够使枳壳的根系发达,促进枳壳的花芽生成,减少病虫害,为来年枳壳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为国家4A级景点,园区内不仅有药用观赏植物的盆栽和盆景,还有果药轮作、林药套作的试验田,以及中药科普、药膳开发、药用茶饮、田园民宿等多种业态。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实施园区产能提质行动、景区生态护绿行动、社区服务便民行动,建设和美宜居宜业乡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